換季易引發身體疼痛?中醫:留意風、寒、濕,杜絕好發因子

換季易引發身體疼痛?中醫:留意風、寒、濕,杜絕好發因子

每到季節變換、陰雨綿綿,或者到濕氣重的城市住上一段時間, 各種關節、肌肉疼痛就冒了出來,原來疼痛和環境、氣候息息相關!

每到冬天或季節變化時,尤其是曾經有舊傷或慢性疼痛經歷者,就會像氣象台 一樣,身上的疼痛「見微知著」般馬上有反應!御丰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廖千慧指出: 「根據以往看診的經歷,每到 冬天時,各種關節疼痛、腰痠背痛的患者會增加,尤其以舊傷和銀髮族最明顯。」由此可知,某些環境因子的變動,確實會容易引出疼痛。
 
疼痛來自氣血阻塞
 
新生中醫診所院長賴清旭提到,在西醫病理學中,疼痛是發炎引起的症狀之一,不管扭拉傷、關節痛、肌肉痠痛 都屬於發炎的範疇;而中醫認為,疼痛來自於氣血阻塞不通,一般的疼痛,多是由於氣血運行不順暢所引起,總括來講,痠痛的原因大都為氣滯血瘀,因此治療上不管是針灸或內服藥等方式,都以活血化瘀的方法來治療。
 
風、寒、濕 三大因子易引起疼痛
 
造成疼痛的原因很多,以受傷、舊傷復發、姿勢不良、 過勞、過度使用和退化為主,而環境因子也可能讓疼痛症狀加重,或讓疼痛更容易出現。 賴清旭表示,「風、寒、濕」 三個因子容易引起痠痛和疼痛。廣義來說,「風」泛指天 氣的劇烈變化,包含氣壓和溫度的改變;氣溫降低的「寒」則會讓氣血凝滯不通,最後的 「濕」就是指環境中的濕氣, 特別容易引發風濕、舊疾或慢性的痠痛。因此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做好適當的準備,也能減少疼痛發生的機率和強度。
 
 
在季節交替或早晚溫差大時,有舊傷的患者要注意保暖,而熱敷和泡澡的效果最好,最適當的溫度是比體溫高一些,大約攝氏40度左右,每天可以熱敷或泡熱水20至30分鐘,增加全身和患部的血液循環,讓氣血通暢就能減緩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風、寒、濕引起的多為慢性疼痛、 舊傷復發和風濕性的疼痛,但賴清旭提醒:「閃到腰、扭傷、落枕的急性疼痛,也常在這樣不良的環境下發生,這時可以先給予短暫的冰敷來減緩疼痛。」因此在冬天和濕冷的環境下,即使是像起床、蹲下搬物品等簡單的動作,還是要放慢速度,才能防止疼痛找上門;廖千慧也表示,冬天時筋骨比較僵冷,即使是某條小肌 肉突然的用力,都有較大機率受傷而感覺疼痛。
 
預防換季痠痛 保持正確姿勢 
 
除了注意保暖之外,作息正常、飲食有節、養成運動的習慣,都能預防環境變化帶來的疼痛,賴清旭強調:「很多人都忽略這件事:保持心情愉快!其實對於預防換季疼痛也很有效。」怎麼說呢?中醫認為掌管情緒的器官是肝,而「肝主筋、腎主骨」,如果肝氣鬱結,就會造成「筋」不順,筋不順就容易發生扭拉傷,疼痛自然就出現了!  
 
另外,許多人都以為痠痛是外力造成,事實上,姿勢不良更是造成慢性疼痛的最大元兇!賴清旭表示:「很多患者到門診來看肩頸痠痛,候診時卻仍然拿出手機低頭滑個不 停,渾然不知這就是造成他們疼痛的最大原因。」此外,長時間窩在沙發上、翹腳、老是側躺看電視、每天穿高跟鞋 等,長期的姿勢不良都會引起肌肉的僵硬疼痛,所以在季節交替之時,更要留意自己的姿勢是否正確,使用手機和3C產品時,最好能每30分鐘休息一 下,減輕頸椎和肩膀肌肉的負擔。
 
疼痛時避吃生冷食材
 
一旦疼痛上身,飲食也要特別注意,不當飲食往往會加重疼痛的症狀,因此在飲食 上必須注意一些禁忌。有慢性疼痛時,要避開生冷的食物不吃,包含冰涼飲料、生菜沙拉、生魚片、橘子、椰子和竹筍等;若是受傷的急性疼痛, 患部正在發炎,此時就要避開上火的食物,免得火上加油, 使發炎更厲害,例如:燒烤、油炸、堅果類、麻辣、巧克力 等。
 
由 於「 肝主筋 、 腎主骨」,顧好這兩個器官,對於改善各種疼痛亦有效果。若想減緩或預防季節疼痛發作, 可多吃補肝腎的食物。賴清旭表示:「飲食上來說,青色入肝、黑色入腎,意思是指綠色的食物對肝有益,黑色的食材則對腎臟好。」在日常飲食中,就可多將黑木耳、黑芝麻入菜,或多攝取綠花椰、菠菜、地瓜葉等深綠色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