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打嗝 可能是胃癌警訊

長時間打嗝 可能是胃癌警訊

幾乎每個人都打過嗝,這種偶爾發生的「小事」,如果變得長期且頻繁,就要當心身體可能出「大事」了。

年約五十歲的陳先生,平時經常打嗝,他一直以為是胃脹氣引起,不以為意,一打嗝就狂喝水抑制。

 

幾個月前,他下班回家時,在捷運上又開始打嗝,捷運人多,他一直忍著,車上乘客看他有異狀,按緊急鈴通知列車人員。

 

列車人員要帶他就醫,陳先生認為自己只是老毛病發作,沒什麼大礙,予以婉拒;沒想到一出站,陳先生竟大吐血,站務員趕緊把他送到醫院急救,經診斷罹患胃癌。

 

腸胃疾病藉打嗝發警訊

 

振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鴻運表示,打嗝是人體快速吸氣時產生的聲響,也就是橫膈膜和附屬呼吸肌不自主收縮產生的生理反應。這雖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若經常打嗝,就要小心可能是身體有潛在疾病。

 

陳鴻運進一步解釋,人體的構造精巧而複雜,呼吸過程還需要一些肌肉組織的協調配合。吸入空氣時胸腔要有足夠空間可以容納,呼出時胸部可以同步擠壓出氣體,這一連串的動作得仰賴橫膈膜肌肉、肋間肌肉及頸部肌肉的輔助協調才可完成。一旦橫膈膜遭到刺激,就會牽動呼吸過程,以快速吸氣作為反應,而出現打嗝的情形。

 

所以打嗝牽涉中樞神經,包括腦幹管理打嗝的中樞神經,感受或傳達指令的迷走神經(腦神經中支配呼吸、消化、心臟等器官感覺、運動和腺體分泌的神經),以及橫膈膜神經等,這些神經系統受到刺激或出了問題,都可反映在橫膈膜及聲門上。

 

打嗝的原因很多,一般分為功能性與器質性兩種。功能性的打嗝是指突然不間斷地打嗝,主要是因為工作忙碌導致迷走神經受到刺激,或是吃太快、一邊吃一邊說話、暴飲暴食,導致神經受到刺激。

 

國泰醫院肝臟中心主治醫師張涵郁說,在門診裡,最常見的打嗝原因是胃部過度擴張。當人吃下太多易產氣食物,像是碳酸飲料、啤酒;或邊吃東西邊講話而吞下太多空氣時,這些胃中的氣體會積存在胃底,超過一定的量時,刺激胃部收縮,連帶刺激胃上端的橫膈膜,人體就會瞬間打嗝。

 

這類型的打嗝絕大多數在幾分鐘或一、兩天內就會自行改善,但器質性打嗝則是會長期反覆發生,可能是胸膈腔與橫膈膜出現異狀。張涵郁表示,如果是超過兩天以上的「持續性打嗝」,或是持續兩個月的「頑固性打嗝」,最好到醫院檢查。

 

異常打嗝絕大部分是因為腸胃疾病,如逆流性食道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而中樞神經問題,如腦瘤、中風,以及肝硬化、癌症、糖尿病、尿毒症等病患,也會經由打嗝透露病情加重的訊息。例如腸胃道長瘤、肝腫瘤或肺腫瘤壓迫到橫膈膜神經,便會嗝聲連連。

 

恐是多發性硬化症病症

 

張涵郁說,在她門診裡,偶爾會碰到因長期打嗝而求診的患者,檢查後發現是急性肝炎或是腹膜炎、膽囊發炎、心肌梗塞(右冠狀動脈阻塞)、肺部或肋膜發炎、肺膿瘍刺激到橫膈膜,造成打嗝。

 

有時,打嗝也是多發性硬化症的臨床症狀。

 

台北榮總神經科發現,十多位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女病患,發病初期都會打嗝,其中一人連續打嗝長達三個月,一直求助腸胃科,後來雖逐漸好轉,但兩年後,女子又因視神經炎、視力減退就醫,才被診斷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事實上,她在兩年前開始連續打嗝時即已發病。

 

由於臨床上最常見的打嗝原因來自腸胃道系統,醫師建議有食道炎、胃潰瘍等腸胃疾病的人最好少碰酸辣、咖啡、茶、菸、酒、甜食、高油脂等刺激性食物,以減少打嗝的機率。

 

醫師提醒,打嗝可能是病兆的警訊,建議有長期反覆打嗝的民眾,到醫院做個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DIY改善短暫打嗝

 

突然打嗝怎麼辦?趕快喝水或閉氣試看看。這些老祖母的方法,原來在醫學上是有道理的呢!

 

1.喝水:快速地喝下一杯水,可刺激近口咽部的迷走神經以及中樞神經,抑制打嗝。要注意的是,喝水不是大口大口地喝,而是先將水含在口裡,等到嗝聲出現後立即吞下,多喝幾口後就好了。

 

2.壓舌:拉舌頭、用湯匙壓舌頭,可刺激迷走神經及橫膈膜神經,減緩打嗝。

 

3.深呼吸:重複深呼吸,或是暫時停止呼吸,可增加胸腔壓力,刺激橫膈膜神經。

 

4.抱膝:抱膝動作與憋氣的道理一樣,可增加腹腔壓力,刺激橫膈膜神經,抑制打嗝。

 

註:以上方法僅適合暫時性的打嗝,若打嗝持續超過48小時或反覆發生之打嗝,最好趕快到醫院求診,以免延誤病情。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