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悠瑪翻覆》面對生命無常,除了把握當下,你還可以這樣做!

普悠瑪翻覆》面對生命無常,除了把握當下,你還可以這樣做!

昨(21)日傍晚發生台鐵6432次普悠瑪列車脫軌翻覆的意外,目前已知造成18人死亡、187人受傷就醫,傷亡慘重引起民眾驚恐,罹難者家屬面對親友驟逝更是悲痛不已。快樂出門,卻無法平安回家,人生無常只在一瞬間,我們該如何面對?

民眾普遍忌諱談論生死,但突如其來的意外就這麼奪走至親 ,卻是任何人都可能面臨的生命關卡。許多人也有探視癌末親友,甚至參加同齡朋友告別式的經驗,此時死亡的威脅和恐懼更是活生生攤在眼前,再也不是電視或網路上放送的一條新聞而已。

 

有些人因此開始養生,就怕哪一天自己也病倒,但也有人選擇「不聽、不看、不知道」,以免徒增焦慮。只是,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不願正視死亡,壓力更大

 

事實上,在「生老病死」這一連串的生命歷程中,每一次的改變都會帶來壓力,有人因此成長,有人因此退化。

 

以面對死亡來說,如果學會把握當下、追求健康,屬於正向的因應方式。如果避而不談,心中的恐懼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更加如影隨形。「越想逃,就越靠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諮商心理師古蕙瑄一語道破民眾心中的矛盾。

 

這就如同越是討厭下雨天,天公越是不作美;越不想遇到某個討厭鬼,就越容易與他狹路相逢。不肯正視死亡,反而變得更敏感,「最近這種新聞怎麼那麼多!」「那個某某人怎麼也生病了!」心理壓力不減反增。

 

善用ACP開啟生死話題

 

古蕙瑄指出,民眾必須理解死亡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而且死亡的時間和方式通常「不可控制」,承認人們對死亡是無能為力的。然而,這不是生命對我們的消極宣判,而是促使人們思考活著的時候該怎麼做。

 

知道談論死亡是好的,但對至親家人卻難以啟齒,怎麼辦?與親人一起「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明(108)年1月6日將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具完全行為能力的民眾可以先在醫療機構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與親人和專業人員討論自己面臨生命末期時想要、不想要接受哪些醫療照護,確定以後即可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並註記於健保卡上。

 

未來如果因為意外或疾病導致成為:末期病人、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其他公告重症等對象時,就可以依法按照自己當初預立的醫療決定,接受或拒絕相關醫療,並執行生命最後的照護模式。

 

「預立醫療決定」包含:臨終要不要急救、疾病末期要不要使用維生醫療、要不要接受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病重無法表達意願時的「發言」代理人是誰等等。

 

如此一來,面臨生死關頭時,家人不必為了「要不要急救」不知所措,患者也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如何度過生命關卡。

 

由於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時,必須有兩名見證人簽字,正是與子女、父母討論自己對臨終想法的契機。簽署「預立醫療決定」不只是簽名而已,更是思考生命意義、人生價值觀的過程。

 

悲痛過度應尋求專業協助

 

不過,未來某天真正面臨親友過世時,不捨、悲傷肯定還是必經過程。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葉宇記表示,這些哀痛表現都是正常的,但若負面情緒、注意力不集中、作息混亂的時間超過三至六個月,整天躺在床上提不起勁,甚至出現幻覺、自殺念頭,或是反而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就不屬於正常的悲痛反應,應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葉宇記醫師指出,其實多數人都可以平順度過親友往生的事件,建議民眾首先必須認知「他真的走了」的事實,經過一段時間的情緒沉澱,重新安排生活、增加新的社交活動,就能盡快走出陰霾。

 

值得注意的是,當事人悲傷時,旁人與其一味安慰,不如多多傾聽、陪伴,幫助會更大!

 

 

需心理諮詢可撥打專線求助

 

針對此次普悠瑪翻車事件,衛福部已啟動心理關懷機制,宜蘭各醫院駐有社工與志工提供及時諮詢及傷患與家屬社會及情緒支持,並加派社工及志工協助罹難者家屬的悲傷輔導,也提供協助住宿服務。民眾若有心理壓力諮詢需求,可撥打衛福部24小時免費服務專線0800-788-995。